歡迎光臨本店
購物車
|
我的賬戶
|
會員登錄
|
免費注冊
|
>
文化教育 >
文化、科學、教育、體育 >
文化、科學、教育、體育 >
暴風雨的記憶-1965~1970年的北京四中
這是三聯書店2012年3月即將出版的一部力作。本書講述了一段銘心刻骨、悲喜交加,曾令一代人難以忘卻的記憶,本書名為《暴風雨的記憶》也更好的印證了這個事實。本書集中了十八位作者,以北京四中這所全國知名重點高中為背景,采用敘述的形式將1966年——1970年“文革”期間在北京四中發生的歷史,真實的揭示給廣大讀者。每位作者都從自己獨特的角度,運用自己的獨到的敘事方式,給世人還原了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。通篇文字順暢,生動真實,可以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…… 讓我讀者這本書,一同去體驗那段暴風雨般的記憶吧…… 序 北島—— 八月四日,一個冒充紅衛兵的“反動學生”在王府井被發現,帶回學校,在操場上打得半死。與此同時,有二十多個校領導和老師被游斗,被學生們拳打腳踢;八月二十五日,以四中幾個高干子弟為首,成立“首都紅衛兵西城區糾察隊”(簡稱“西糾”),接連發布了十號通令…… 暴力隨著暑熱升級,到處是批斗游街抄家打人。北京城充滿了血腥味。這就是臭名昭著的“紅八月”,讓人不寒而栗…… 王祖鍔—— 不久,四、六、八中的高干子弟,在中山公園音樂廳舉辦了一場批斗市、區教育局和校領導的群眾大會,包括“狗崽子”在內的三校師生均被“勒令”到場接受教育。批斗大會的主辦者憤怒地聲討“黑幫分子”,指責他們破壞“四清”運動,壓制打擊“紅五類”。“黑幫分子”不僅坐“噴氣式”,還被強行下跪,飽受拳腳…… 趙京興—— 犯人們被驚醒了,紛紛坐起來,為我騰出地方,我終于靠墻坐下。沒過多久,第一次提審開始了。那是個高大壯實的警察,提審內容不記得了,只記得他稱費爾巴哈為唯心主義,我糾正他說費爾巴哈是唯物主義哲學家。我還引用了憲法和毛主席《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》,為自己辯護。這讓他極為震怒,沒幾分鐘就把我押回監房,上了背銬。一戴就是半年,除了上廁所,吃飯睡覺都不打開…… 似水流年 內容簡介
目錄
似水流年
昨夜星辰昨夜風
青春劍
“社教運動”與我
四中往事
我的“紅色記憶”
親歷者的見證
風雨飄搖憶當年
為爭取平等而斗爭
走進暴風雨
讀書聲、風雨聲
往事豈堪容易想
四申的“先生”
我的閱讀與思考
一個七屆眼中的四中
性壓抑與政治中立
走在大潮邊上
留在北京在線試讀部分章節
文化革命爆發了。一九六六年六月一日,《人民日報》發表了《橫掃一切牛鬼蛇神》的社論,六月三日四中正式停課。聽到這一消息,我跟同學一起在教室歡呼雀躍,但自知動機不純:那正是我數理化告急的關頭——期末考試在即……
“文革”爆發后,幾名高干子弟被被團中央派來的工作組選為“校文化革命領導委員會”(簡稱“文革會”)的骨干成員,把“四清”后新組建的校領導趕下臺,游斗并監督勞動……
一九七零年一月的一天晚上,我和陶洛誦在我姐姐家剛吃完飯,突然一幫我們學校的人闖進來,把我帶走。到四中不久,來了幾個警察,不由分說把我銬起來,塞進轎車……
牟志京
牟志京,北京四中六七屆高二(二)班學生。一九六九年去白洋淀插隊,一九七一年轉到山西省山陰縣插隊,后在山陰縣化肥廠和大同鐵路分局當工人。高考恢復后,就讀北方交通大學,畢業后在大同鐵路分局總工程師室工作。一九八四年赴美留學,在耶魯大學獲計算機科學博士等學位,先后在芙國布蘭德斯大學、IBM、約翰.霍普金斯大學、波音公司等機構從事教學、科研和咨詢工作。
小學畢業時,對北京的中學幾乎一無所知,聽老師講到男四中的好處,不知深淺報了志愿。暑假從海濱回來,收到四中的一封信,想起落考生由第一志愿學校發通知的說法,心頭一涼,打開方知虛驚一場。我和四中長達八年的不解之緣就這樣開始了。
那時的四中,除了北邊那棟不起眼的二層教學樓外,主要由平房小院組成。北面的小院是教研室,毗鄰的是少數住校生的宿舍。禮堂兼學生食堂有些殘敗,坐落在校園西南角。藏書可觀的圖書館,還有數個設備齊全的物理、化學、生物實驗室分布在校園南邊。操場在教學樓北面,標準的四百米跑道環繞足球場,北面靠墻還有幾個籃球場。完整的院墻,把四中與外邊的世界隔開。校內建筑大多年久失修,但從東面正門進來,還是能感到一種肅穆的氣氛。
上了中學,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。雖難免為作業和考試所纏,最令人難忘的還是那種領會新知識時醍醐灌頂的神奇感覺,特別在代數、幾何、物理、化學和生物課上,老師就像來自天界的導游,把我們帶進滿是寶藏的神圣殿堂。我們這幫毛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脫胎換骨,長大成人。
本以為政治和數理化差不多,靠的是不斷鉆研與質疑,其實不然,那不僅于事無補,反而會把自己引向是非的旋渦。
一 “四清”運動
初中畢業時,老師在評語中,把我的政治表現說得一塌糊涂,讓我很傷心,看來上高中是沒指望了。一九六四年暑假從海濱歸來,竟然收到四中的錄取通知書,我成為初三(一)班升人本校高中的少數學生之一。
……書摘與插圖